特朗普的态度似乎又出现大反转了,据环球网等媒体报道,针对可能攻击伊朗的计划,白宫证实特朗普改为“两周内做出决定”。白宫秘书莱维特还声称,美国仍然在和伊朗对话,特朗普认为双方达成谈判结果的可能性很大。
(白宫秘书莱维特)
白宫的表态,说明特朗普在是否直接打击伊朗的问题上,仍然存在犹豫不决。而这似乎也意味着,以色列挨了当头一棒。因为内塔尼亚胡的计划,是尽快促成美国参加打击伊朗的行动,这样以色列将能以压倒性的优势,摧毁伊朗的防御力量。并且,美国的重型弹药,也能够帮助击垮深藏伊朗地底下的核设施。
然而美国现在继续改为观望态度,这并不是以色列想看到的。过去一个多星期的激烈交锋,已经让以色列筋疲力尽,如果以伊冲突继续下去,以色列自身的防御短板,包括纵深不足、武器弹药依赖于美国等问题,就会逐步暴露出来,这将导致以色列陷入被动。
(内塔尼亚胡出现在一家被打击的以色列医疗中心现场)
展开剩余71%当然,伊朗也不能高兴太早,德黑兰别把美国想得太好了。特朗普的这个“2星期政策”,其实充满了复杂性,在俄乌冲突问题上,特朗普也有类似的措施,时间节点不断后延,不断调整,这是美国试图掌握主导优势的体现。但绝不是代表美国“不干了”,因为华盛顿随时都有可能再次调整其行动计划。对于特朗普的“2星期政策”,乌克兰媒体就形容为“熟悉的配方”,并认为这是迷惑对手的一种手段。
《华尔街日报》此前声称,美国打击伊朗的计划,已经获得了特朗普的批准,现在就差下命令而已了。但对于美国媒体的报道,特朗普嗤之以鼻,他声称《华尔街日报》猜不透自己的想法。注意特朗普并不是否认有打击计划,而只是认为外界不能洞悉他的意图。所以外媒认为,特朗普只是拒绝披露详情而已。而这也意味着,伊朗面临的局势不仅没有好转,甚至可能还更危险了。
(特朗普和内塔尼亚胡)
因为首先,美国有搞“战略佯动”的先例。早在2018年,也就是特朗普上个任期的时候,美国联合英国和法国,对叙利亚发起了突袭,当时为了吸引俄罗斯的注意力,美国就在地中海部署了2艘“伯克”级驱逐舰,让外界误以为它们就是打击叙利亚的主力。然而当特朗普还在发表公开演讲时,美国及其盟友的105发远程导弹,已经飞到了叙利亚,并发起了出其不意的打击。这些打击来自其它方向和攻击平台,因此也让俄罗斯措手不及。参考这个案例,可以看出,特朗普仍有可能突然下令突袭,这将让伊朗更加难以防范。美国知名媒体人西摩·赫什认为,特朗普的突袭计划可能就在周末,矛头将直指伊朗的核设施。
(卫星图像显示以色列可能攻击了伊朗的核设施)
其次,特朗普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,但白宫的意思,是美国仍然要和伊朗谈判。这或许是因为美国看到了伊朗主和派的妥协一面,德黑兰的谈判者,或许区别于强硬派,主和派希望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,所以美国给留了时间,但这意味着主和派必须做出更大让步,甚至有可能就是“丧权辱国”的条约签署。如果美国开出的条件太过分,那对伊朗而言同样是难以接受的。
(美军航空力量部署在卡塔尔的乌代德空军基地)
第三,就算特朗普过了两个星期还没有下令发起打击,但是未来,美国仍然有可能打响攻击行动。甚至可以认为,特朗普的“2星期政策”,就是为了让伊朗松懈下来。这体现为三个方面,一是伊朗可能因为美国的压力减轻,而减少对以色列的打击,以色列同样可以获得喘息;二是美国可以借机重新武装以色列,下一次以色列的打击将会更狠;三是美国可能用这个时间节点来和以色列协调,并制定更为周密的打击计划,最终给伊朗送去出其不意的致命打击。
(特拉维夫上空的激烈防空战)
所以说,伊朗真的不能把美国想得太好了。美国要真有那么好说话,前面就不会有以色列的突袭。要知道,美伊谈判还在进行,以色列就敢大打出手,要是没有美国的许可,以色列也不敢这么狂的。
发布于:海南省股票实盘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