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,请知悉。
1979年,中国用一个月的时间,打得快、打得狠,顺利结束了对越南的自卫反击战。
可这事儿可没完,中越之间的摩擦和战事其实一直没停过,实际上,两国的边境冲突一直延续到1989年,这场“战火”烧了整整十年。
以后那两山的轮番战斗, 在整个反越斗争里显得格外凄凉壮烈,意义也是非凡。
在规划关于中越战争的整体战略布局时,邓公思虑颇多。迅速取胜看似有希望,但把战线拖到十年,也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。
经过这十年的重大事件,大家不能不承认,中国取得了巨大进步,军队也快速壮大起来。
为什么中越战争会持续十年这么久?在猛击越南的同时,我国又在战争的背后藏着哪些意外收获呢?
对越反击,果断坚决
上世纪70年代末期,我国的外交格局可真是经历了一次大变样。
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那会儿起,中美两边的关系慢慢变得正常起来。而这时候,中苏之间的矛盾也是越闹越激烈,关系越来越僵硬。
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非只有西方帝国主义列强才会有,当时苏联在政治操作上也带点这种味儿。
他们弄不定中国的未来,也没办法让中国听他们的指挥,于是就转向支持亚洲的其他国家,比如越南。
获得苏联援助之后,越南方面变得更加肆无忌惮。特别是黎笋集团上台之后,他们的反华情绪愈发明显,对抗中国的野心也越来越大。
随着越南不断升级挑衅,到了1979年2月17日,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展开了对越自卫反击战。
这次反击行动,属于正当的正义之举。中国军队的目标不是侵略,也不是去占领别国的土地,而是在维护自身的权益和尊严,确保自己的主权不被外来势力践踏。
在这场战役中,中国军队采取了快速攻坚的策略,力求趁胜追击,避免拖沓。当解放军的战士们打得越南武装力量节节败退、伤亡惨重,并顺利把对方驱赶出边境线,中央军委就下达了撤兵的指示。
一个月时间内,我们击杀敌军37000多名,俘虏2000多名,把越南的正规部队搞得支离破碎,还收缴了不少武器和军需品,收获挺丰厚的。
不仅如此,我们还把越南为抵抗我军而修的军事工事和基础设施给破坏了不少,掐断了他们“春风吹又生”的后路,耗费了他们不少元气。
1979年3月16日,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告一段落,我国的边防部队也都撤回到边境线里头了。
这事儿可不能说中越之间的冲突就此彻底完了哈,因为越南那边的野心还在,中越边界上的对峙还没结束,再加上苏联对越南的援助也依旧存在着。
接下来,解放军还得继续打那些该打的仗,实现那些既定的作战目标。
中国军队撤出越南边境之后,越南军队还想着要再来一把,趁着解放军没防备,占领了边界线上的不少关键高地,想要东山再起。
不光如此,越南还挺张扬地炮击了中国边境线内的地区,展现出他们的锐气。中国的军民也难免遭殃,两边就这样又多了一份仇恨。
那时,80年代里,解放军又一次果断出动,发动了老山战役,还打响了两山轮战,气势十足。
在需要的时候,战线被无限延伸,这样中越之间的对抗和冲突就持续了整整十年。而在这片战场上,涌现出了不少英雄人物和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。
韦昌进老英雄是我国八一勋章的获得者,1985年,他跟随大部队赶赴边境战区,参与了两山轮战。
那会儿他只有20岁,虽说跟部队里的老兵比起来还略显稚嫩,但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,在战场上也是冲锋在前,不怕流血牺牲。
到这个时节,七月那阵,敌人调动两个营加上一个连的兵力,对阵线发起了疯狂的冲击。韦昌进坚守岗位,毫不退缩,牢牢守住了阵地。
战场上,炮火声接连不断,炮弹和子弹交错飞舞,就像死神的阴影一样,笼罩在所有战士头顶。
就算明知道下一秒可能就会丧命,可能再也不能回到家乡,见不到亲人,战士们还是坚定不移地坚守着那份军人的责任和使命。
韦昌进正站的位置上,正挨着敌人的炮火轰击。一块碎裂的弹片穿过他的左眼,一下子就夺去了他的视线。
当时的情况相当紧张,战局随时可能会一下子逆转,因此所有的战士都集中全神贯注于战场上,根本顾不上自己的痛苦或伤势。
眼睛受伤,疼得肯定难以忍受,但在那个瞬间,韦昌进居然没有去在意这些疼痛,依旧咬紧牙关坚持着。
突然间,他发现脸上长出了一块肉疙瘩,可他也搞不清楚那是什么。凭着战斗中的本能,他想伸手把那块肉疙瘩扯掉,但始终找不到办法。
过了一会儿,他总算明白,那其实是他的左眼球。敌人的弹片把他的左眼球打飞了,可他刚才还浑然不觉。
既然扯不掉,那就把它塞回去吧。韦昌进轻轻用手托起掉落的眼球,将它塞回眼窝里,努力睁开自己的右眼,继续迎战。
他依然站在阵地上,喊出了一句响亮又带点悲壮的口号:“为了阵地,为了胜利,开炮吧!”
当他深入敌阵时,向上级请求了炮火支援,可这冷冰冰的武器也不区分敌我,一旦炮火猛了点儿,恐怕自己也难逃一死,和敌人一起同归于尽。
韦昌进懂得这个讲究,也甘心乐意接受。
他成功抵挡了敌人八次大规模的反攻,连续坚守阵地整整十一小时,终于迎来了胜利的希望,还幸运地保住了性命。
韦昌进身受重伤后,足足昏迷了七天七夜,才慢慢醒过来,开始有了意识。他的左眼早就完全废掉了,眼球也只能被摘除。
从那以后,安在他眼窝里的,只剩下一只无法看见东西的假眼。
多年的时光过去了,他体内那块残留的金属弹片依然对健康造成影响。每次经过安检时,那弹片总是引起警报声,让人不得不注意。
十年的中越战争里,像他这样英勇的战士可不少。中国解放军虽然没有死伤成片,但也算吃了一点苦头。
到了1989年10月,我国宣布在老山战区只采取防御措施,对越军进行防御作战。这个决定一下子算是结束了两山轮战,也标志着中越10年战争正式画上了句号。
中苏关系,深层影响
毫无疑问,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及整个中越战争,给中国带来了一定的收获。一些西方人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,我们的收获可不小。
中越的对峙可不只是两国之间的矛盾冲突那么简单,背后还有苏联在撑腰,试图搅动整个亚洲的局势。而那些苏联的阴谋,才是真正让中国关注的焦点。
中苏的关系呢,直接左右着中越战争的发展轨迹。等中国打赢越南后,苏联那套霸权阴谋也只能算是彻底败了家伙。
关于中苏的事,邓公在1986年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,也聊得挺深入的,做了一番分析。
他说,要改善中苏关系,关键还得看越南的军事姿态。只要越南把部署从柬埔寨撤走,停止一切侵略行动,中苏之间还是有谈得拢的余地的。
不管是侵占柬埔寨,还是坚持跟中国作对,邓公都觉得,越南这些动作背后都少不了苏联的帮衬。没有苏联的援手,越南一天都打不起来。
要是越南那边表现出点诚意,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,他也愿意跟戈尔巴乔夫坐下来聊聊,就中苏关系的问题深入探讨一番。
关于中越之间的战争,越南方面确实有想谈的打算,可是表现出的一点诚意都没有。虽然嘴上说愿意跟中国谈谈,想把两国之间的对立局势给解决掉,可实际上从头到尾,除了说说而已,没看到他们真正拿出啥具体行动来。
还是那句话,要实现和平谈判,越南得先停止对柬埔寨的侵略。只要他们开始撤军,中国也会跟着做出响应,调整我们的战略步骤。
这个道理,越南方面很清楚,苏联方面也更清楚。不过在戈尔巴乔夫的公开讲话里,他却刻意避开这个问题,这也说明苏联想要打通中苏两国关系的决心其实并不算坚定。
邓公坦率地说,自己已经80多岁,年纪也不轻了,所有出国走访的任务都差不多完成了。不过,苏联对他来说,还可以算是个例外。
只要苏联愿意帮忙协调,推动越南从柬埔寨撤军,明确表达在中越战争上的立场和采取行动,他就能破例到苏联的任何角落去见戈尔巴乔夫。
到那会儿,中苏之间的主要障碍已经搞定,他们面对面聊起来,也能更有效地推动中苏关系的正常发展。
归根到底,关系的转变关键还得看苏联人怎么做。他们不想调整,即使嘴上再怎么说,也没啥用。
大家都清楚,越南打算组建印度支那联邦,而苏联也大力帮忙,意图阻止中国向西方靠拢。借此压缩我国的生存空间,来影响我国那些友好国家的正常发展。
这事儿其实就是苏联的阴谋,越南不过是他们牵着的一颗棋子罢了。既然苏联不愿意表明态度,这场战事也只能继续闹下去了。
经过十年的血战,中国解放军揭穿了苏联的阴谋,还打断了越南妄想称霸的美梦。
苏联的战略压力随着战事展开逐步加重,就算他们心里想着要对中国进行全方位的包围,最终恐怕也难以得逞。
战胜越南并不是真正追求的终点,真正的意义在于挫败苏联的阴谋,才算是更为长远的目标。
削弱对手,提升自己
除了击败苏联的战略包围图谋之外,中国十年的战争还带来了不少其他的收获。
从个人的角度来看,培养一批新的解放军战士的作战本领,提升他们的军事水平,同时加强解放军整体战斗力,这可算得上是个挺有意义的成果。
你得知道,在80年代,解放军里的很多士兵已经不再是曾经经历过激烈战斗的老兵了。很多年轻兵员缺乏实战经验,年轻的队伍在训练时难免会碰到一些难题。
光靠军事训练或者演练呢,没法把所有的问题都暴露出来啊。只有经过实战考验,才能更清楚地看到解放军在技战术、沟通协作这些方面存在哪些不足,直观一些。
战争一告一段落,相关部门也能借助“错题集”这种工具,针对性地出招解决那些短板,进一步补足我军的不足之处,让解放军的战斗力再上一个新台阶。
科技兴军的路子也逐渐被重视起来,没少加快发展脚步。中央军委后来还做出裁军的决定,删减了一些多余的单位,让军队编制和各兵种的人数更符合实际 needs,整个调整也是为着提升战斗力,效果挺明显的。
就像炮兵的编制加了不少,装甲车和导弹这些高新装备也都配备了相应的部队。这些调整让解放军变得更有活力,更紧跟时代潮流,显得越来越具有创新精神了。
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,提升自己,这不就是中越战争带给咱们的一套完整行动逻辑吗。
再者,中越战争也帮柬埔寨的防御作战减轻了点压力,让他们有了些许喘息的时间。
要想一直和中国扯上关系,越南得有足够的兵力来撑场面。要是他们的守备力量不够,政府就会从柬埔寨调一些兵力出来。大概6个主力师都被派走了,放在北部战线那边。
那会儿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头阶段,咱们得钱来撑着经济,还得时间和稳定的氛围来帮忙推发展。
打仗嘛,确实花钱又费劲,但要是这场战争的战略价值比起经济上的利益更重要,那它就值得去打。
把越南搞定,压制了苏联之后,中国外头的局势变得更稳当了,咱们也迎来了好几十年的平稳发展时光。
十年战火把越南的大部分实力耗得差不多了,就算他们还想着重新振作,估计也没那个底气。至于苏联,那边,经济和政治都出不少乱子,官员们也得愁得团团转。
我们中国抓住了这个好机会,全面推进发展,快速迈步前行,展开对外开放的试点工作,还慢慢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。这让经济在更自由的氛围中成长,也让国家底气更足。
结语
战争毫无疑问会耗费国家的各种资源,这点大家都明白。
就算如此,中越之间的冲突,咱们中国依旧要打,且坚持打了十年。因为跟消耗比起来,中国得到的收获更多,意义也更重大。
邓公和那些领导人们当时做出的层层布局,现在看起来,确实是太明智了,真是见识非凡。
参考:
共产党员 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的中美苏关系
北京晚报
《结构视角下美苏中越四角关系调整:1969-1979》 《青年文学家》2009期
中越战争中的苏联武装力量 作者 赵岩 《兵器知识》 2011年第2期64-67,共4页
股票实盘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