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末在小区楼下听见两位大妈议论存钱的事,我跟你说,那画面有点扎心,就是啊有人月底还在算着发工资,有人存着钱打算做点事儿。把家庭存款分成六级,其实是为了把“流动性”和“风险敞口”这两件事摆在台面上讨论,而不是劝你盲目攒钱,反正那样没人爽。下一步我会把具体图景拆开,说清楚该怎么走,别走弯路,等一下别走开。
把级别念一遍更直观第1级月光族,现金流为零或负值;第2级步族,零散储蓄几万;第3级安稳族,能撑3到6个月生活费;第4级进阶族,20万到50万,能做稳健配置;第5级宽裕族,50万到100万,开始担大额计划;第6级富裕族,超百万,财务自由概率高。这分级里,第4级像个温水带,大家看来稳当,实际上风险和机会都在打。理财师张先生曾说“资产配置不是把钱往外推,是把风险往里掂量。”就是说,别把钱放那儿就完事了。
把第1到第3级说清楚,才知道为什么得先稳住。第1级要先解决储蓄率和消费习惯问题,债务利率和信用卡滚动要先断;第2级需建立应急基金,保证短期流动性;第3级能稳定现金流,就可以开始基本的债券和货币基金配置。其实这是条时间换安全的路,真心的,别想着一夜暴富,风险敞口可是会咬人的。
那为什么一半家庭会卡在第4级?这是因为有钱但没方法流动性和收益之间要找到平衡,很多人把钱放在银行定期,利率低但安全,或者去高风险里搏回报但又睡不安稳。怎么回事?很多人缺乏预算习惯和明确的风险偏好。一个财务规划师在采访里说过,做预算是一门技术活,也是心理工程。就是说,先把税后收入、房贷、教育、生活费分好,再留下可投资部分,这一步比追热点靠谱。
往上走的策略不复杂先做预算,控制非必要开支;其次做理的理财组,讲究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,举个例子,保守型配置以定期和国债为主,稳健型加入货币基金和银行理财,进取型留一小部分用于股票和基金;再有就是增加收入来源,进修技能或发展副业,扩展收入曲线。你准备好接受风险了吗?这不是一句口号,是要你明确可受亏损范围。
别听人唠叨,行动要落到实处。简单点说,打造一个三层防线应急现金、稳健投资、进取配置;再配上稳定的收入增长计划,资产就会慢慢往上爬。真心的,别怕慢,稳准狠地做,马上动手去做预算,再说别光看别人光鲜的表面。银行那本存折像老朋友,别光翻着得让它会说话,懂吧。
股票实盘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