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中国和美国的关系逐渐变得紧张起来,这回贸易摩擦又加剧了不少。特朗普屡次利用中国留学生以及其他话题,来威吓中国。
就在当地时间10月20日,特朗普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,说美国正在暗中研制“新型武器”,在各个领域都领先中国!
美国到底在钻研啥“隐秘武器”呢?这项武器真的比别的国家厉害多了么?
文章中提到的所有内容都来自可靠的资料,具体信息请看结尾部分。
嘴上说也是武器
关于美国到底藏着什么“不一般”的“大杀器”,特朗普本人曾坦言,美国其实掌握了一种外界几乎不知道的、技术水平领先的新型武器。而10月10日,普京在访问塔吉克斯坦之后,也宣布俄方即将配备一种全新武器,这两件事凑在一起,难免让人感觉挺巧合的吧。
而且特朗普还声称美国在各个方面都超越中国,结果就只会大放厥词了,也不瞧瞧自己国家现在的经济状况有多差,债务堆积如山不说,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一直在往下掉。军事方面,更别提了,中国九三阅兵的武器还不算厉害吗!
比不过中国,他们就开始偷偷和俄国较劲。拿特朗普跟普京的说法来看吧,两人都对自己武器装备的细节守得死死的,只是留下一点点悬念给其他国家猜测,明显这是在向对手展示自己实力呢。
在当今全球竞争军事科技的形势愈发激烈的时候,这种喊话方式其实是在用自信告诉其他国家别轻易动手啊,我手里装备的武器棒到你想象不到,还制造出了一点不确定感,逼得对方在制定战略时不得不考虑这种未知的威胁。
这话其实也是对国内的人说的嘛,特朗普的这些话巧妙地配合着他“重振美军”的政治口号。在美国2024财年的国防预算激增到快一万亿美元,创下了历史新高的情况下,这个“新武器”就成了为天价军费和庞大的军工产业利益链提供完美借口的理由啦。
所以说,这些声明的真正意义,可能不在于它到底披露了多少真材实料,而在于它顺利点燃了全球的猜测热潮,还给对手添了不少心理压力,确实挺管用的。
不过,说到政治宣传的高调与实际武器研发之间,常常差距挺大的,仔细观察还能发现,很多宣传里面不免出现技术上的漏洞,概念也搞得有点混淆。
理想和现实的差距
特朗普把一款武器叫作“超级杜珀导弹”,还配上了挺震撼的性能介绍,说速度比现有最快导弹快了17倍,射程居然有1000英里,命中误差在14英尺以内,听着确实挺吓人的。
事实核查很快打了个冷脸,有人分析指出,就算这款导弹真能跑到12马赫,也比不上俄罗斯“先锋”高超音速导弹公布的27马赫,别忘了,特朗普还把4马赫的武器算进高超音速范围,但国际通行的难度线其实是5马赫。
有人在猜测,他的说法可能指的就是美国空军正在研制的AGM-183A“箭头”高超音速导弹。政治人物那种夸张的话与工程师们面对的实际难题形成了很大反差。
美国的野心可不止这些,俄罗斯卫星网还曝光了一个叫“SHOTCALLER”的秘密项目,投入了108亿美元,打算开发多达25款新型隐秘武器,专门针对中国,目标是建立一个所谓的“无缝杀伤链”系统。
配套的“金穹”导弹防御系统预算高达1750亿美元,不过国会研究服务处的一份报告说,这个系统所用的天基传感器等核心技术,至少还得8年以上才能成熟,和特朗普提出的4年内完成部署的计划差距还挺大的。
要知道,像俄罗斯“先锋”导弹那样能变轨的能力,让现有的拦截技术几乎没什么招架之力。生产方面,雷神公司“爱国者-3”拦截弹一年最多也就能做出300枚,但面对“金穹”计划几万套拦截单元的巨大需求,这差距简直就像杯水车薪。
可就怕这场比拼带来了个让人不安的趋势,也就是说,新一代的战略武器似乎都在向着一个危险的方向发展。这其实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威慑框架,把整个世界的安全推向了一个难以预料的深渊。
技术远超他国
特朗普还自夸美国拥有一种“中俄闻所未闻的全新核武器系统”,很可能就是那种W76-2低当量核弹头。这玩意儿把原本10万吨级的战略核武器当量,一下子减到了1万吨以下,还能装载在“三叉戟”导弹上。
有人觉得这样一来,核威慑变得更“可靠”些,因为可以在不引爆全面核战争的情况下实施“可控核打击”。不过专家们提醒,这其实是一场极其危险的赌博,因为对手雷达上根本分不清来袭的“三叉戟”导弹是不是带着低当量弹头,还是战略核弹,所以得做好最坏的准备。
联合国裁军事务办公室也发出提醒,美国的这种行动可能导致“核门槛”降低,产生一连串的反应。而且呀,全球的战场也在向太空蔓延,美国太空军司令已经确认会在太空部署武器。
所谓“太空母舰”,它能释放一些小型飞行器;而“上帝之杖”则是可以从轨道上丢下钨合金棒。这些东西的威力呀,能跟小型核武匹敌,可没有核辐射污染。这些概念武器的共同点在于,它们都试图绕开核武器那种禁忌,追求一种“干净”的战略打击手段。
可是,这些技术带来的并不是真正的安全感,反而让大国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复杂、更危险。毕竟,一旦出现了“不会彻底毁灭地球”的战略打击手段,动用它的诱因就会变得更强烈。如此一来,这些技术的角逐也就无法脱离实际的地缘冲突,变得更加紧密。
美国的“太平洋威慑计划”目标明显,兰德公司做的兵棋推演也表明,美军在台海、南海的胜算逐年变得渺茫。与此同时,中国凭借东风-17、鹰击-21等反制手段,正在重新调整区域内的军力格局。
其实,这场大国之间“神秘武器”角逐,实在就是一盘夹杂着舆论攻势、技术比拼和战略冒险的复杂棋局。言辞上的威慑效果、技术上的真假难辨,以及风险可能失控的隐患,统统交织在一起,形成了当今这个时代让人觉得不太安稳的底色。
当大家都拼命搞技术突破,想争取所谓的“绝对优势”,难免会让人觉得,我们是不是快要走到一个战略稳不住、安全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的临界点了?这可不再只是军事技术的事儿,而是跟咱们所有人的未来都息息相关的事情。
股票实盘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